当前位置: 首页 -> 消费

权益配置更谨慎+万能险规模再缩减险资迎来近6年最长“举牌熄火期”

发布时间:2021-09-27 10:44   来源:海峡点播网   作者:柳暮雪

与零标语牌相对应,保险股和基金配置的余额出现萎缩。截至今年7月末,保险资金配置股票和基金的余额较上年末(2020年12月31日)减少3205亿元,这两项的配置比例也由上年末的13.8%下降至今年7月末的12.08%。有很多迹象表明,今年的保险资金在a股等权益市场相对谨慎。

据记者了解,暂停标语牌背后既有投资原因,也有债务原因。投资方面,今年年初“核心资产”大幅上涨时,部分保险机构在合适的时机实现了浮盈,减少了权益资产的持仓。此后,权益资产的地位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债务方面,随着“标语牌弹药”万能险保费规模的不断缩小和结算利率的降低,保险资金的标语牌冲动大大降低,曾经大肆用万能险进行标语牌的中小保险企业不再标语牌。

多家保险公司资产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下半年权益市场操作“谨慎”,没有保险标语牌,但并不是保险机构做空a股,而是主流保险机构认为下半年a股更多是结构性机会。例如,中国保险资产管理协会公开市场与海外业务部负责人王一清表示,调查数据显示,在a股中,保险机构投资者更倾向于投资创业板、沪深500、科创板等新兴成长板块。

保险基金不再被贴牌。

今年,曾经吓退部分散股上市公司的保险资金标语牌,并未出现任何新动作。根据中国保险协会的数据,保险资金的最新公告仍停留在去年12月25日。

保险资金连续数月零标语牌的背后,既有保险业负债端保费结构变化的深层次原因,也有保险机构对权益市场更加谨慎的原因。

其实我们看长时间线,保险标语牌的转折点发生在2015年。今年的“万宝之争”让资本市场第一次看到了保险标语牌和万能保险的“威力”。此后,随着监管的收紧,中小保险公司短时间内聚集大规模万能险,在资本市场大肆招摇的现象不再出现。保险公司被列为长期基金和战略投资者,“野蛮人”逐渐成为温和的“战略投资者”和“纾困对象”。

数据显示,2015年,36家上市公司被保险资金挂牌,达到保险资格史上的挂牌次数高峰。但2016年至2019年,有保险资金的上市公司分别只有11次、10次、10次和9次,标语牌大幅下降。

2020年,保险资金的标语牌环境将略有变化。今年,监管部门鼓励保险资金以长期投资者和战略投资者的角色投资上市公司,积极支持保险资产管理机构设立专项产品,参与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对产品投资范围和权益资产占比给予政策支持。此外,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部分上市公司股价也大幅回撤,投资价值凸显。保险基金的标语牌再次升温。2020年保险资金标语牌达到23次,创2016年以来新高,但明显弱于2015年的峰值。

去年,保险基金的标语牌出现了“小高潮”。2021年,虽然监管环境没有改变,但权益市场波动加剧,市场热点快速切换,使得部分头部保险公司借机套现浮利,减持权益市场仓位,停止安抚。

保险业对股票市场持谨慎态度。

这爷的一个主要原因

黄本耀表示,短期来看,权益市场的风险偏好逐渐收敛,目前没有支撑市场走出趋势行情的因素,更多的是结构性机会。

多家保险公司资产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也分享了黄本耀的观点。中国人寿保险投资管理中心负责人张迪也对《证券日报》记者3360表示,“今年我们在资产配置方面面临很大的挑战,包括宏观基本面的影响、监管政策变化的影响以及流动性的边际改善,其中估值水平和市场情绪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今年下半年,部分保险公司将资产配置重点从权益类资产转向债券等固定资产。昆仑健康资产管理部相关负责人也告诉记者,从短时间来看,2021年名义经济增速可能接近顶部。固定收益成为标准配置,通过重大资产配置提升固定收益资产收益成为主流,因此择时回撤控制能力非常重要。

“下半年权益市场可能呈现宽幅波动格局,公司将密切跟踪行业和企业景气度变化,动态构建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投资组合。”爱情生活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记者还获悉,在早前中国保险资产管理协会召开的“2021年上半年保险资金运用情况分析会”上,多位与会专家认为,由于宏观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和流动性趋紧,动荡格局仍将延续,需关注结构性机会。

“标语牌弹药”的规模继续缩小。

除了市场环境,负债端保费结构的深刻变化也是保险标语牌受欢迎程度下降的另一个原因。

2015年之前,资产驱动负债的中小保险公司通过高收益的万能险产品迅速扩充招牌“弹药”,利用万能险集中招牌。

2015年和2016年,万能险保费同比增速分别高达95%和55%,多家中小保险企业的万能险保费甚至增长数倍。2016年,万能险保费占寿险公司总保费的比例达到34%的历史峰值。

此后,万能保费规模一路下滑。在经历了2020年19%的同比下降后,今年的万能保险费持续缩水。今年前7个月,代表万能保费规模的“投保人投资基金新增赔付额”同比下降18%,占比人体。

险公司总保费的比例由去年全年的18%下滑至今年前7月的15.6%。

万能险规模的持续缩减以及结算利率的持续下滑,均使得万能险不再具有大肆举牌上市公司的动力。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之前,一批中小寿险公司,通过高结算利率的万能险迅速扩大保费规模,然后寻找资产进行投资,只要投资收益能覆盖万能险结算利率等成本,险企就会有超额盈利,并有可能实现超越老牌险企的经营效益,这也是此前一批中小险企在二级市场“买买买”的原因。

本质上,这类以万能险主打的经营模式,也是杠杆经营的一种,这种模式也蕴含经营风险。近几年,随着监管趋严,以这种模式经营的险企因经营风险,有的被监管接管,有的出现了其他经营困境。总体看,随着高收益万能险规模的下滑,险企失去了举牌的“原动力”,也不再“买买买”。

推荐阅读